短尾蝮蛇(学名:Gloydius brevicaudus)是中国各地均有些一种小型毒蛇,它是中国分布最广、数目最多的一种毒蛇,是导致蛇伤的主要蛇种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,但在遭到攻击后常连续扑咬。蝮蛇属晨昏性蛇类,早晨和傍晚活动频繁。其食性非常广,是广食性的蛇类,淡水鱼、蛙、蜥蜴、鸟、鼠类等均是蝮蛇喜欢的食物,该蛇也有食蛇习性。生殖方法为卵胎生。除食用外,有较高的医药价值。

宠物的形态特点
短尾蝮蛇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,有两行深棕色圆斑,左右交错或并列,圆斑中央色浅,外侧常开放呈马啼形,有些标本还有一条红棕色脊线;眼后有一呈色眉纹,其上缘镶以黄白色边;尾后段黄白色,但尾尖常为黑色。吻棱明显;鼻间鳞外侧尖细笛向后弯;背鳞中段21行。有颊窝,有管牙。北京个体多圆斑左右相连。背鳞外侧及腹面鳞间有一行黑褐色不规侧粗点,略呈星状;腹面灰白色,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。蝮蛇的主要特点是头部呈三角形,有颊窝,体形较小,尾较短细。体背灰褐色或土红色,交互排列呈褐色圆形斑,亦有深浅相同的横斑及分散不规则的斑点,体侧有一列棕色斑点。腹面呈灰白或灰褐色,杂有黑斑。因为蝮蛇分布广,因此色斑的变异也较明显,主要随所栖环境干燥或湿润而有浅淡或深暗之分。其鳞片最显著的特点是鼻间鳞短而宽,体侧尖细,可与其他蛇种相不同。蝮蛇具管状毒牙1对,平常收于口中,张嘴时则随之直立而起。
宠物的性格特征
短尾蝮蛇属惰性蛇类,喜静不喜动,活动比较缓慢笨拙,捕食常采取忽然袭击的方法。即选择舒适地方盘蜷不动,头在中间并稍稍抬起。因为身体有以假乱真的保护色而不容易被小动物发现,当有蛙、鼠或小鸟等食饵从其旁经过时,蝮蛇通过颊窝和舌头非常远就能发现。一旦达到捕捉距离即忽然弹出头部攻击,用毒牙飞速咬住猎物稍等一会儿才松口。猎物被咬后即刻中毒,挣扎动作缓慢,蝮蛇跟随其后直到动物不可以动时才慢慢吞食。
宠物的喂食要素
肉食性
宠物的生活环境
短尾蝮蛇从平原到海拔1900米山地都有分布。活动于河边、草坡、林地或离得远远的水源的荒地、石堆